咨询热线:0577-86990911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添加时间:2025-09-25

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图书馆里,费若秋刚刚结束一堂经济学课程,她身着深蓝色哥伦比亚大学卫衣,长发利落地束成马尾,眼神锐利而专注——那是经年累月击剑训练淬炼出的独特气质,这位年仅22岁的女子花剑运动员,刚刚在去年夏天巴黎举行的国际剑联大奖赛上夺得银牌,如今却选择暂别赛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常春藤盟校追寻学术梦想。

从剑道到校园:一个不寻常的选择

2024年9月,当法国击剑界期待着费若秋备战新赛季时,她却出人意料地接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主修体育管理专业,这一决定让许多体育评论员感到惊讶,毕竟她正处于运动生涯的上升期。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候选择读书,”费若秋在接受我们独家专访时坦言,“但我认为运动员不应该被限定只能做一件事,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比赛,更是如何思考、如何决策,这些能力在任何领域都很重要。”

她的教练皮埃尔·马丁最初对此并不支持:“我告诉她,中断训练可能会影响她的职业生涯,但费若秋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决心,她制定了一个平衡学业与训练的计划,最终说服了我。”

双线作战:哥大校园里的特殊日程

费若秋的日常生活堪称军事化管理的典范,清晨5:30,当大多数学生还在睡梦中,她已经在哥大的体育馆进行体能训练,上午是紧凑的课程安排,下午则前往曼哈顿击剑中心进行技术训练,晚上则沉浸在图书馆或宿舍学习。

“最困难的是时间管理,”费若秋笑着说,“尤其是当重大比赛和期末考试时间冲突时,去年12月,我不得不在前往欧洲参赛的飞机上复习微观经济学。”

哥伦比亚大学体育部主任彼得·史密斯表示:“我们为费若秋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案,她这样的精英运动员不仅为校园带来多样性,更是活生生的榜样,展示着学术与体育卓越可以并存。”

文化跨越:从巴黎到纽约的适应之旅

生于中国,长于法国,现在求学于美国——费若秋的文化背景多元而丰富,她10岁时随家人移居巴黎,15岁开始接受专业击剑训练,很快展现出非凡天赋。

“每种文化都给了我不同的礼物,”她反思道,“中国的纪律性,法国的艺术感,现在加上美国的创新精神,这些不同特质的融合让我成为更好的运动员和学生。”

语言方面,费若秋精通中文、法语和英语,这为她的跨国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她承认最初在英语学术环境中还是遇到了挑战:“体育术语和学术术语完全不同,我记得第一次读体育营销论文时,不得不查了二十多次单词。”

技术革新:将数据分析带入击剑训练

哥伦比亚大学的前沿研究环境让费若秋找到了提升运动表现的新方法,她正在与工程学院合作开发一套击剑动作分析系统,利用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细化技术动作。

“传统击剑训练依赖教练的经验和眼光,”她解释说,“但技术可以提供精确到毫米的数据支持,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发现,我的弓步角度偏大0.5度,这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高水平比赛中可能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她的项目引起了美国击剑协会的兴趣,双方正在探讨合作可能性,费若秋希望将研究成果反馈给培养她的法国击剑体系,以及祖国中国的击剑事业。

未来愿景:搭建体育与教育的桥梁

谈及未来,费若秋有着清晰的规划,她希望在竞技生涯结束后,创立一个专门支持运动员学术发展的国际组织。

“许多运动员在退役后面临转型困难,部分原因是他们专注于训练而忽视了教育,”她说,“我希望改变这种状况,证明运动员可以同时追求体育和学术卓越,而不是必须在二者间选择。”

为此,她已经在哥大组织了“学生-运动员互助计划”,邀请校队运动员分享时间管理经验,同时为有志于体育事业的非运动员学生提供指导。

巴黎奥运会的特殊角色

虽然2024年因学业安排未能全力备战巴黎奥运会,但费若秋仍以特殊身份参与了这场体育盛会——她受法国电视台邀请担任击剑项目解说嘉宾,同时为中国媒体提供赛事分析。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她回忆道,“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比赛,分析战术策略,这实际上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击剑运动,坐在解说台前观看决赛时,我意识到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参与。”

平衡之道: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

对于同样希望平衡学业与运动的年轻人,费若秋提供了实用建议:“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排序,明白不同阶段什么最重要;其次要学会高效时间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分钟;最重要的是保持热情,无论是学习还是训练,没有热情就很难持久。”

她特别强调支持系统的重要性:“我的家人、教练和老师组成了强大的支持网络,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能提供帮助和建议,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没有人能独自成功。”

重返赛场的计划

费若秋确认她将在完成本科学业后重返全职训练,备战2028年奥运会。“学术生涯不会取代击剑,而是补充它,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运动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相信回归后会成为更全面的运动员。”

她甚至开玩笑说:“也许我会成为击剑场上唯一能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运动员。”

在哥伦比亚大学绿树成荫的校园里,费若秋继续着她的双轨人生,每天,她背着装有击剑装备和经济学课本的行囊穿梭于教室和训练馆之间,用实际行动证明现代运动员可以同时追求多种形式的卓越。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击剑教会我寻找对手的破绽,学术训练我系统思考的能力,”费若秋总结道,“这两种能力看似不同,实则互补,无论是在剑道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同时具备瞬间判断和长远规划的能力。”

这位旅法剑客的哥大求学路,正在为新一代运动员树立前所未有的榜样,重新定义21世纪体育人才的可能性边界。